沈帥青:社交媒體加劇焦慮 限用手機可行?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8/06/15 00:10

分享:

分享:

作者Facebook專頁

社交媒體可對兒童及青少年造成不可彌補的心理損害,英國政府或考慮要求社交媒體公司承擔部分精神疾病開支。外國為保學生心智,甚至開始立法禁止帶手機進入課室。

英國衛生部將在下月迎來成立70周年,部長史蒂文斯(Simon Stevens)日前宣布未來5至10年內將會重點處理兒童精神疾病及癡肥兩項問題。他坦承英國兒童對心理醫療的需求量比往年大幅增加,更認為社交媒體公司責無旁貸。

倫敦大學及埃塞克斯大學今年3月公布一項涉及1萬名10至15歲青少年的研究,顯示過早使用社交媒體對女性影響尤深,令她們幸福感降低,成長過程中心理更為消極;當地去年更有報道稱手機成癮年輕化,求助者中最年輕只有13歲,英國政府高度關注社交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,亦毫不稀奇。

美國醫療學會表示,社交媒體的反饋機制可刺激腦部釋放多巴胺,帶來愉悅感而容易上癮,香港青少年服務處便曾發現,4成本地學生每隔10分鐘就要翻看一次手機。惟社交媒體容易損害學生心智發展,防止虐待兒童會調查指6至14歲兒童中,19%曾在手機上接收令人不安的圖片,更有3%曾被要求性交易或裸聊。

英國名校伊頓公學前日起禁止1年級生在晚上使用手機,因早前一項針對9年級生的實驗發現此類禁令有助減少學生出現社交焦慮,反而得到學生青睞。本港也有學校實施手機禁令,例如馬鞍山聖若瑟中學在2014年禁止學生帶手機上課,但因有教師搜查學生財物執行禁令而被家長投訴不合理,時任教育局長吳克儉回應指政府沒有特別就學生帶手機回校設規定,學校可根據校情作出安排。

馬鞍山聖若瑟中學校長黃幗懿解釋,學生若有合理需要可向校方提出申請,但手機必須存放在校務處。法國總統馬克隆競選期間曾承諾推行類似禁令,禁止全國就讀幼稚園、小學及初中的兒童攜帶手機進入課室,必須將其放入儲物櫃,有關措施將會在今年9月落實。

南韓校園早有利用應用程式「iSmartKeeper」遙距鎖住學生手機,學生一進校園手機便會失效,若試圖刪除該軟件更會驚動老師手機。商家也嘗試透過此類科技「贖罪」,例如蘋果在上周產品發布會推出多種防上癮軟件,包括監督個人手機使用量的Screen Time,以及家長遙距鎖機等功能。

一刀切式的禁用,難免受人抗拒,若適當提供獎勵,或更易為學生接受。挪威創業家Maths Mathiesen研發一款名為Hold的應用程式,鼓勵學生盡量少用手機以便儲積分。積分除了起鼓勵作用更可用以獎勵,Hold與微軟、7-11等企業合作,成功抵抗誘惑者可用儲得積分換取電影門票及零食等禮品。

歸根究柢,孩子沉迷手機,家長難辭其咎,本港關注傳媒對青少年影響聯席去年調查發現,超過3成青年抱怨自己家長玩手機多過關心自己。家長有責以身作則,放下手機多與孩子溝通。

手機程式戒手機癮

  • Breakfree:記錄及分析手機每日使用量,包括解鎖手機屏幕的頻密度,提供簡單易明的「上癮指數」供參考
  • Flipd:用家可用軟件鎖機,一旦設置及確認鎖機時段後,便無法反悔,即使重啟電話也無法解鎖「作弊」
  • Hold:挪威4成大學生使用,應用程式與多家企業如7-11及微軟合作,統計用家多久不曾使用手機,若能抵抗誘惑則可蓄得積分,用以換取電影票及零食等獎賞

撰文 : 沈帥青